新闻中心

“致敬老教师”系列报道之六——杜素芳:我热爱心中的艺术,而非艺术中的我

发布时间:2016-01-18

作者:

点击数:

   人物简介:杜素芳 女,祖籍广东澄海县,1932年2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。曾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,广东舞蹈艺术学校实践教育组组长、编导。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,广东舞蹈家协会理事、广东省文联委员。

DSC01852.jpg

 

    12月4日早上,我院团委采访老教师的校园记者们顶着寒风走进杜素芳老师的家中,杜老师的声声嘘寒问暖,温暖我们的心房。85岁高龄的杜素芳老师身体健康、眼睛炯炯有神。当我们称赞她精神好时,她骄傲地说,学舞之人,经常运动,身体健康。
    峥嵘岁月娓娓道来
    随着杜老师对学校历史的深远回忆,让我们重走一回学校的发展之路。在她的讲述中,我们能看到她与学校同成长,也感受到她对舞蹈的热爱。
    第一阶段是“团带校”,成立广东舞蹈学校
    1957年杜老师第二次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,并参加国际民间舞比赛。梁伦先生(广东舞蹈学校创始人之一)与她等人一行去苏联参观学习。剧团结合当时情况,学习苏联从学校培养演员直接送到剧团的方式,有了“团带校”的想法。
   解放前,广东是没有舞蹈学校的。解放后,1959年,广东舞蹈学校成立。广东舞蹈学校校址最初是在广州的光孝寺,专给大剧院提供演员。第一班学生只有14个男14个女学生,老师只有两三个。当时的条件非常差,训练场是露天的。 
   作为华南文工团主要演员之一的杜老师被团长分配去粤东招生。当时招生相当困难,很多人不愿意学舞蹈。大跃进时期,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,雪上加霜,经济困难,男演员吃不饱,打跟斗也打不动。团长梁伦先生为了培养演员想尽办法给演员们争取粮食,付出了很多。
   第二阶段是“军管校”,成立广东人民艺术学院
   1966年文化大革命,艺术的天空布满了雾霾,学校关闭,校长挨斗。杜老师也不能幸免,她被放到农民家,斗私批修,帮助农民生产。杜老师告诉我们,在学工、学农、学兵的三年半时间里,她坚守一个信念,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舞蹈演员,坚持锻炼,保持身体灵活性、柔软度。当时的环境,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唱歌、去拉琴、去练功。她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去练业务,中午的时候大家都去休息,她就去水库里游泳,因为游泳可以锻炼肌肉、打开胯部。她就这样一直坚持自己的舞蹈爱好。
   学农时期,杜老师和农民一起采茶。她知道山区的农民很穷,吃不饱,她就去七连队,拿东西跟他们换谷种,解决农民粮食丰收问题。这些经历,成为杜老师创作灵感的来源,并由此总结出舞蹈创作要“下工厂下农村”、亲身体验生活的道理。
   第三阶段是恢复广东舞蹈学校
   十年浩劫结束后,舞蹈学校恢复建制,作为专业人员之一,杜老师调回学校。九十年代,学校抓住时机,逐步进入正轨,规模大大发展,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,新世纪后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。
   半路出家,趣说学艺生涯
   杜老师什么时候学跳舞?她出生泰国,学的第一个舞蹈就是泰舞。抗日战争时期,她到泰国乡下跟农民学跳舞。泰国人心态好,很善良,她喜欢跟他们学习泰国文化,所跳的舞蹈都是愉快的。她的代表作——泰国女子舞蹈《哺旺寄友情》在泰国演出50多场,风靡一时。
   杜老师跳舞是“半路出家”,她没有从小练习跳舞,没有专业学习。我国舞蹈演员陈蕴仪到泰国演出时,发现杜老师跳舞有节奏感、有悟性、又柔和,便收她为徒弟。她所学习的舞蹈体系是陈蕴仪老师的“自然法则”,舞台上温和的造型也是跟随这个法则,模仿大自然。她一边述说一边示范给我们看。
   采访期间,杜老师翻找《中国文艺家传集》(第二部),给我们看她的文艺之路。1947年杜老师参加中国歌舞剧艺社开设的歌咏班,并向中艺舞蹈家梁伦、陈蕴仪学民间舞。1949年到香港找她叔公、教育家杜国庠,后进入粤东游击区参加华南文工团,担任主要舞蹈演员,在《绣花舞》中塑造一位温柔美丽的潮州姑娘;在《阵地上的慰问》中塑造一位热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阿妈妮,在《跑驴》中塑造一位富有情趣的小媳妇,在《活画》中塑造一位古典美人。1954年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份子,1981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教师。
   分享与期望
   在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时期,杜老师任艺术实践课教师、创作教研组组长、编导,这使得她不论在教学上、创作上还是表演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采访过程中,她分享了这些经验,对师生寄托了殷切期望
   技匠≠艺术。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时,强调艺术实践。课堂只是技匠,舞台才是艺术。学校用革命传统剧目让孩子锻炼了工农兵气质,经常让学生去文化公园的露天舞台演出,锻炼舞台感觉、表演技巧,获得艺术真知。
   创作第一要有顶风之心,坚持自己的想法;第二要有应急能力;第三要勇于艺术实践。平时要多方接触生活,感悟生活,认识生活。对生活有独特的理解,创作的思路就不一样了。主题思想很重要,舞蹈不是靠想象来编舞,是靠思想来跳舞的。有些年轻教师,就是根据自己想的去演、去排新动作、新技巧,但舞蹈要有意念,讲究主题思想,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。
   任课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学习技巧的能力,因材施教。在实践课上要耐心培养学生,提醒学生,指点学生。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,他们遇到困难时,老师要关心他,爱护他;摔跤了,跳错了,要帮助他、鼓励他。当年,三年级的学生出去表演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白毛女》,在后台的老师虽然内心很紧张,为学生捏一把汗,但依然坚持微笑,用微笑为学生打气。
   学生学舞蹈这行不要后悔,演员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,不做演员,可以做教育,可以在剧团做幕后工作,出路很多。不要整天在学校、在教室,要多出去社会锻炼,要多看小说,多看戏,看舞蹈表演,吸收其中的精华,提高自身内涵,注重自己的技术和表演能力。
    1985年离休后,杜老师没有离开她所喜爱的舞蹈事业,担任广州老干部健身舞协艺术指导、教练,与陈群合编《中老年迪斯科健身舞》很受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欢迎。采访结束之际,杜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:“我热爱心中的艺术,而非艺术中的我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采写:推广办 王仁仙  团委供图 

 

东校区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水荫横路13号 邮政编码:510075

西校区地址: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高尔夫路 邮政编码:528231

电话:0757-85583313 传真:0757-85999954

办公室邮箱:dzbgs@gdddc.edu.cn

信访邮箱:xinfang@gdddc.edu.cn

招生就业办:020-87047560,87047495

版权所有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  粤ICP备15046919号

总访问量:   您是第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