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“致敬老教师”系列报道之二 ——谈康:一生痴情是粤剧

发布时间:2015-10-28

作者:

点击数:

 人物介绍:谈康,我院退休粤剧唱功教师,艺名新名扬,顺德大良人,1973年应红线女之邀参加粤剧学校粤剧训练班培训工作。

近日,我院团委“采访老教师”活动小组走进了老教师谈康家,对谈康老师进行了专访。

开门迎客,眼前的谈康老师身着素色格子衫,身材匀称,说话声音温和低沉,十分平易近人。为了迎接我们的采访,谈老师特意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找出与我们分享,在一张张老照片的“记忆”中向我们讲述了他粤剧艺术生涯的每一段历程。

20150331130153495349_副本.jpg

谈康老师接受师生采访

戏班里的小跟班

谈康老师幼时父母早丧,家境困难,刚入粤剧这行时他只是戏班里的一个小跟班,没有师傅,所有人都可以使唤他,没有工钱,仅仅能填饱肚子。每天跟戏班演出打杂,没有人教就自己边看边学边唱。戏班里看似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谈老师消沉,反而让他一步步磨砺自己,在粤曲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高。旧时的戏班从晚上到天亮分三场演出,正是晚时由“一线”的演员们登台演出,到了午夜场就由“二线”演员登台,而快天亮的场次往往都是些“三线”或者刚入门的学徒们上台“练胆”,因为那个时候台下几乎没人或是大都在睡觉。谈老师就是从天亮的场次开始登台唱戏,从“天亮场”一直唱到“午夜场”,最后唱到“正晚场”。而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师傅教,谈老师自己边学边摸索,集各家所长总结出了自己一套唱腔。

粤曲界的新名扬

旧时每个人登台演戏的都要起个属于自己艺名,当谈康老师十几岁在湛江刚上位有点名气时,取了《神童》一戏中的人物名“石鬼仔”作艺名,但觉得这名实在不好听,于是听取周围人的建议,以过去著名粤剧表演家桂名扬为版取了个新名扬,于是“新名扬”一名诞生并伴随谈康老师的演艺身涯至今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谈康老师在文艺粤剧团担当文武生,主演了粤剧《红花开遍凯旋门》和《塞外英魂》等。随后他又参加了广州粤剧团,与白驹荣、文觉非、谭玉真、陈少珍合演《拉郎配》,与郎筠玉合演《仕林祭塔》,并赴澳门演出。他特别擅长唱功,其演唱富于表现人物个性,从审美上符合时代潮流,因此他多次被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向听众教唱粤剧。1990年,他曾多次应邀赴港参加省、港、澳曲艺大汇唱,有些曲目至今仍在香港电台播放。

粤剧学校的谈老师

“文革”期间由于粤剧备受摧残,很多粤剧曲谱几乎付之一炬,被抄家的艺人多不胜数,很多艺人纷纷逃亡到香港及澳门,此时谈康老师也没有再上台演戏。1973年,应红线女之邀,谈康老师参加了粤剧学校粤剧训练班培训工作,从此成了一名粤剧教育工作者。《仕林祭塔》、《苎萝访艳》、《战国姐弟行》、《蝴蝶杯》等都是谈康老师演艺生涯中的拿手戏,他在学校也常拿这些戏教学生。在多年教学实践中,他特别重视因材施教、因人施教、因势利导,善于根据剧本、角色和高低年级学生不同接受能力等特点调整训练方向和方式。低年级学生还是童声期,声音比较薄,就采用新马腔教学;中年级变声期尽量教些在中低音的曲子,如果音域太高,学生很容易导致失声,这时候需要休息一阵,不要继续硬唱;而高年级面临毕业,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,理解戏里人物的角色需要,喜怒哀乐都能表现出来,选择的戏会深一定,唱的占薛腔居多。

谈康老师非常爱护自己的学生,用自己的工资买录音机给学生放粤曲听,并把每个学生每个年龄段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做成声音档案,与学校的校医一起跟进学生的声音情况,检查到学生喉咙声带充血等,便会与其他老师沟通好让学生停唱休息一段时间,保护好学生的嗓子。

粤曲艺术的传承人

生活上,谈康老师其实很时尚,平时也会使用iPad来上网,他有一台高科技产品,是他孙女从加拿大买回来的,可以把过去旧的录音磁带转换成WAV格式用电脑播放出来。谈老师找到他的拿手曲《苎萝访艳》播放给我们听,是非常传统正宗的粤曲,粤韵十足。谈康老师认为粤曲虽需要有创新,但这创新并不是加入什么交响乐,我们要听的是粤曲,听交响乐的我干脆直接去听交响乐乐团听好。

谈康老师过去演戏的时候是没有剧本的,只写大纲,各自掌握最基本最传统的排场来合成一场戏。所以,谈老师在教学上强调要有固定的方法,“准确的动作,一定要规范化,不能这节课是这样教的,而下节课又不是了”。“传统的知识要学好,粤曲结构,排场,锣鼓等,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,也是最重要的,懂得锣鼓就懂得使用锣鼓,做戏都是锣鼓跟你,而不是你跟锣鼓,只有学好传统的吸收了才传后代再发扬”。

谈到课堂教学,谈康老师边说边示范。他强调,基础教学须规范和标准,要让学生掌握表演要领。在人才培养上,他认为,要一专多能,既要在某一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,也要触类旁通、多才多艺,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。

谈康老师家中珍藏了很多宝贵资料,粤剧传统唱段(唱腔)录音,薛觉先、白驹荣、红线女、罗家宝、陈笑风等粤剧大师留影,当年粤剧学校课堂教学照片等。说起资料背后故事,谈康老师如数家珍。采访结束时,谈康老师一再勉励在场师生,希望年青一代能继续将粤曲艺术传承下去,发扬光大。

本文采写何彦儒 团委供图

东校区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水荫横路13号 邮政编码:510075

西校区地址: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高尔夫路 邮政编码:528231

电话:0757-85583313 传真:0757-85999954

办公室邮箱:dzbgs@gdddc.edu.cn

信访邮箱:xinfang@gdddc.edu.cn

招生就业办:020-87047560,87047495

版权所有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  粤ICP备15046919号

总访问量:   您是第位访客